白世音:传播文化正能量的“民间使者”


白世音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的一个小康家庭,1992年怀揣青春梦想,她独自远行赴新加坡留学,转眼已是二十多年过去……

在海外的这些年,她从未忘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不仅如此,她还通过兴办汉语培训班、成立表演艺术团等形式,积极在海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传播文化正能量的“民间使者”,并由此搭建起了一座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异国奋斗的这些日子,白世音始终牵挂着祖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

出生在大山深处

白世音的出生地是福建省光泽县司前乡一个叫做墩上的村子,她在这里度过了一周岁。她出生的这块土地,是属于光泽县林业局官桥伐木场的一个工区所在地。当年她的父亲是管理这个工区的主任。后来因父亲工作需要与家人搬离了这里。

墩上村原处在红色苏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这些年,则被群山环抱,树木葱茏,只是由于地处偏远,虽相对完好地保存了自然生态,但村民的生活似乎也被“隔离”了,随处可见原生态的生活场景。

时至今日,从最近的高铁站驱车到墩上村,亦需颠簸约3个小时的路程。

白世音成长的那个年代,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获得了安定的生活,迫切需要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祖祖辈辈富强的梦想,因此每个人的干劲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炼钢铁,上山下乡”各项运动都搞得轰轰烈烈。

1975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还未退去,作为“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千万大军中的一员,白世音上山下乡。做知青期间,她拿起教鞭,走上讲台,先后担任过中、小学教师和一所小学的校长。

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白世音如今依旧充满了感慨。她还表示:“在下乡过程中,我在这段时间的经历,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古老的道理:身教胜于言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教育他人,永远比一些空洞的说教来得更有力量。并且,乡下从教的那段经历也让我认识到,所有调皮捣蛋的孩子,都是可以通过引导帮助他树立正向思维的,作为老师要让他们学会丢掉一些东西,也就是缺点归零。我们以德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这段教学经历和她在这段时间所形成的教育理念,后来成为了白世音在海外办培训班、建艺术团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孤身赴海外寻梦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打开,无数青年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外面的世界。怀着各种梦想和心愿的年轻人,纷纷踏上了出国之路。

这股社会浪潮掀起的“涟漪”,也荡漾进了白世音的心里。

古希腊三贤之一的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出国,到更广阔的天地中翱翔,自打确立这一理想目标后,白世音便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行。经过努力,她最终得偿所愿获得了去新加坡留学的机会。申请下来后,虽然只能孤身一人,她还是没有犹豫,毅然踏上了异国的寻梦之旅。

初到新加坡,虽然也有诸多的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白世音渐渐在此扎下了根。

人生匆匆数十年,如果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无异于虚耗生命。白世音回忆说,“在国外,我遭遇过最让我痛心的经历之一,是看到许多的华人和他们的小孩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有些时候祖孙俩甚至都因此而无法交流。”

这个经历直接促使她做出一个决定:兴办汉语培训班。在她的培训班中,学生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易经》和儒释道各学派的其他经典内容。“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充满了各种人生智慧,也导人向善、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致力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持两个重点:一是传播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二是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道德。我们坚持的核心价值观便是:一颗报恩心是成功关键。”白世音说。


她介绍,他们在培训班中除了教授汉语,同时也教授英语以及家乡话。让孩子们学汉语、学家乡话,是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同时也因为有些孩子的爷爷奶奶只会家乡话,学会家乡话也便于他们之间的交流。

2016年5月,《中国人在海外》栏目组走访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心的一个培训班,这个培训班的发起人正是白世音。人们看到,在培训班中不仅有传统的华人和马来人,还有一群印度民众。当看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中国古老的智慧之言从这群黑色皮肤的外国友人口中流利的朗诵出来时,不免会让人有些感动和心潮澎湃!

白世音在采访中说:“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所有大智慧的集成。”她在海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开启智慧大门。

除了办培训班,白世音还于2012年4月11日发起创建了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总部设在新加坡,共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怡保两个团队。演员分别来自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创建艺术团的倡议者是已亮(Yee Peck Yoke)。

据了解,艺术团的创建,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培养谦虚向善,不骄不傲,孝养父母,爱国爱民的有德之士。”艺术团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很注重艺术形式的创新,如今掌握的经典节目包括:金光明鼓、红绸舞、敦煌舞蹈、五福临门、荷花舞、快乐印度舞……共计40多个。表演者没有年龄限制,大家都以一颗报恩心参与文化艺术的艰辛排练与演出。

“我们的艺术团队,坚持以立德为本、艺术第二,吸纳成员时,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也无论贫富,一律平等对待。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背景融合的大家庭。”白世音欣慰地表示,团队成员对艺术的接受能力、吸收能力都非常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有温度,有内涵,无疑是最佳的“心相通、民相亲”的形式之一。长期自觉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白世音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也是别人难以想象的,然而,只要是她认定的路,她就会日夜兼程,风雨无阻,而一路上支撑她的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怀。

撒播希望的种子,收获丰硕的成果。2017年1月27日,“2017全球华人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汉语文化频道播出。晚会以“同系血脉亲情,共铸中国梦”为主题,邀请了众多优秀的华人华侨代表共襄盛举,来自海内外的表演艺术家纷纷登台献艺。白世音带领的艺术团队负责给开场曲目《大中国》伴舞,这群来自新加坡的青少年,借此在亿万中国观众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青春风采,也拉开了晚会的序幕。




“我是中国人”

中国一直是移民输出国。有数据显示,在国内有几千万归侨和侨眷,在海外有几千万华侨和华人,一内一外,两个“几千万”,这在全世界恐怕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华人华侨在居住国地位的变化,白世音深有感触。

她说,20年前在海外的中国人普遍受到歧视,而随着中华民族的日渐复兴,海外华侨与华人的地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的命运一直是休戚与共的。“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深深打动了普天下华夏儿女的心。20余年来,它传遍大江南北,曾引起海内外华人广泛共鸣。

这首歌,也深切地传达了白世音的心声。即便是在那个中国人尚且被歧视的年代,无论在任何场合她也从不畏惧直言:“我是中国人!”这同时也成为了她致力在国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之一。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在海外树立庄严的中国人形象。

白世音还在尼泊尔等国家收养孤儿,支持整个孤儿院的孩子都讲华语。并赞助教育经费和孤儿院扩建一爱心之家。不仅如此,她的整个生命都投身于慈善事业,用善心、善行,传播社会正能量。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内容。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它的包容、自我完善等特点,使其最终绵延了数千年,屹立不倒。

对于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白世音也是倍感自豪。因为,广大华侨华人在海外不仅没有被完全同化,并且基本复制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细胞,顽强地维系着中国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即使华侨已经入籍所在国之后,他们依然保留着中国心和中华情。这种情形同样在世界上恐怕是很特别的,是其他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随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这个古老民族的智慧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研究。看到这种变化,白世音更是倍感自豪。

拳拳赤子心,难忘中华情。2004年,时隔十二年之后,白世音的脚步再次踏上了自己长久思念的祖国的土地。此次回乡探亲,加深了她的故土之思,而乡亲们依旧贫困的生活,则激发了她想为村里做点什么的意愿。

爱国爱乡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乡愁》应该是余光中先生最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其中表达的那种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更是打动了无数华夏儿女。

中国人对乡土向来有着更深的眷恋,白世音亦如此。

2004年,她首次回国探亲,在哥哥的陪同下,来到了墩上村。青山绿水,青石瓦舍,袅袅炊烟,还有热情的乡邻,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然而,这种熟悉和亲切一方面让人高兴,另一方面却也让白世音隐隐生出一丝悲凉。家乡的经济建设,显然有些落后了。

墩上村位于大山中一块橄榄形的小盆地里,许多村民仍过着原生态的生活。白世音希望能为这里做点什么,后来她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和海内外有感恩心的兄弟姐妹鼎力支持下,2007年在墩上村修建了白世音博物院,并决定利用当地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此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修缮,她也都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我们当年修建博物院时,村子里连根铁钉都买不着。”白世音回忆。

2014年年底,村中立了几盏太阳能的路灯。村民雷茂旺说:以前傍晚收工走路看不见,现在好了,天一黑路灯就亮,多亏了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把深山也照亮了。

福建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后,墩上村虽没能列入试点,但他们看准自己畲寨多、生态好的优势,禁伐、护林,争取项目,自己动手改善基础设施,整治环境卫生,绿化、亮化、美化村庄。村民主动提出投工投劳,先后给上山院、下山院等村民小组铺设了8公里的水泥路。通了水泥路,闭塞的畲寨敞开了美丽的胸怀,常有山外人来游玩,寂静的深山开始热闹起来,山货也成了俏销品。

如今,清澈的溪水从墩上村流过,村里结合小流域治理等项目,整治两岸护堤,沿河岸建亲水慢道,建湿地公园,目前湿地平台已完工,灌水进湖后,公园将成观鱼、休闲的好去处。

墩上村现已被福建省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白世音这十余年来常回墩上村,看着这里一天天的变化,心里特别高兴。她也经常慷慨解囊资助村里的建设。墩上村委会和墩上小学都写来了感谢信。看到孩子们告别简陋的条件,在环境整洁、漂亮、舒适的校园中更安心的上课,她更是倍感欣慰。

2017年12月中旬,白世音博物院迎来十周年盛典之际,白世音带领着她的艺术团队以墩上村旷野中的河心舞台,因下大雨,就在红地毯全湿透的河心舞台,为当地村民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歌舞表演。尽管当天细雨绵绵、寒风刺骨,但演员们热情高涨,围观的村民也是挤满了看台及沿河岸的亲水慢道。

白世音博物院如今除了陈列了一批艺术品,还成为了海外华侨华人来祖国寻根问祖、互访交流的平台。


“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弘扬中华文化,散播华人智慧,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这是白世音和全球华人华侨人共同的理想!

华侨华人是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孙中山有这样一句评价:华侨是革命之母

华侨华人对现代中国的贡献,例子不胜枚举。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在华实际投资总量中,60%以上是华侨华人在华投资,华侨华人创办的企业占中国外资企业总量的七成。中国能在改革开放后短短三十多年里,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离不开海外华人力量的推动。

华侨华人始终是我国引进高端人才的主体。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侨乡开始的,并在相当长时期内以华侨华人投资与贸易为主要动力。

因此,中国无论经济、科技进步还是改革开放,华侨华人都功不可没。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


中华人物网(www.zhrww.cn)以“歌颂中华人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崇高使命,立足“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开创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人物文化传播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
旗下两大品牌:《人物有约》访谈栏目与人物百科。
《人物有约》访谈栏目致力于一个有料有态度、有立场的人物故事访谈!
再小的个体,也要打造个人品牌!从中华人物网开始!
转载、侵权请联系微信号:160519596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人物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中华人物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现人物、关注人物、影响人物
感觉不错,很赞哦!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网站自身立场,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为人物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转载、侵权请联系微信号:160519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