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分析 建筑设计师,包括建筑主体设计、外墙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工作包括电气、给排水、暖通、消防、建筑、结构、土建、装饰等。 风水师是具备风水知识,受人委托断定风水好坏,必要时并予以修改的一种职业,兼具卜卦、看相、择日等技艺。 建筑设计师与风水师,两者究竟有什么关系?在科学昌盛的年代,读者认为,建筑设计何以与风水有关?其实,是资方心理作怪,或许说是受到某些区域原有习俗影响,导致建筑设计的时候,通常要考虑风水方面的设计。结果呢,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不得不听令于资方请来的风水师的指引。风水师由于各门派不同,导致风水设计的时候,与建筑设计师往往产生矛盾。而资方不知信风水师呢?还是信建筑设计师?而这种状况一直存在,让风水师和建筑设计师迷茫,究竟,两者可否合二为一?或许,有一个较为好的合作关系呢? 笔者是从事国学培训和环境设计,与资方、设计机构或第三方代理机构都有长期接触,无论是何方的咨询,都会令到各方得到心中所想的结果。 哗,老师,您这么利害,可以令多方满意?究竟用何种方法去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 不急,静观易世。世无绝对,只有适合。世上千万法门,我相信,总有一个法门适合双方或多方的需求的,毕竟,大家都是往一个目标思考问题:设计得到认同。 那么,建筑设计师与风水师如何相处融洽,彼此协调,让资方满意,客户认同呢? 在这一节中,希望大家谨记精彩妙语: 其一:世无绝对,只有适合。 其二:静观易世,方得适合法门。 第二部分 相处融洽法门 首先,请各位明确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主体设计、外墙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这四部分的关系,如下: 一、主体设计:是关键部分,不可修改。在于地基、方位、脉路、主线影响、风向等。在设计大厦的时候,这部分是必须考虑的,而大厦整体出来后,基本上是不可修改的。 二、外墙设计:也是关键部分,但,主方会根据需求,定时定期为外墙做新的设计,而外墙如人的外衣,所以,设计的时候,也必须考虑: 1、整体观。2、协调观。3、独特观。 三、景观设计:这可是增值部分,特别是住宅,基本上有园林设计的住宅,价值相比没有园林设计高。 四、室内设计:是风格方面的设计,分为:大厦内部设计、通道设计和单元设计等。 可以说,四部分的设计都会与风水师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主体设计:风水师会考虑到地基上的各种因素,同时,会考虑方位定向、八方风向等对大厦的影响。 其二、外墙设计:主要是从色彩、风格设计等方面去考虑。 其三、景观设计:这是将自然之景人为搬至大厦或室内区域,这类设计,更需要风水师在环境设计方面给予更多的建议。因为,人在当下,如何做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更多的需要考虑到自然为道的原则。 其四、室内设计:大厦方面的室内设计,主要从内明堂、通风采光等方面去考虑。而各单元的设计,由各单元的私人去考虑。 在这里,简述一个单元室内设计的原则,应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室内地面内玄学布局设计、人居合一设计、字画植物设计、流年布局设计等原则。如希望详细了解如何个性对单元进行布局设计,有缘与云山一起分享。 读者看到这,应该有点感觉啦! 风水方面的设计,有不同的门派考虑。在此,我为何与各方都相处融洽呢?主要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其一、地运为根本。从方位、风向和地基下体的查勘,以地运分析至关重要。这部分常以一个原则:安全、采光、地运三方面去考虑。这三方面,通常充分与建筑设计师多方沟通,特别是安全方面,建筑设计师特别关心的。包括楼宇安全、地基安全、宗教安全等。只要不影响安全、采光和地运,基本上,建筑设计师是同意风水师按照传统方式去设计的。而在沟通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三步骤进行: 1、 双方先后设计; 2、 互换设计; 3、 最终设计。 必须按以上三部分进行设计,如果没有这个程序,最终,建筑设计师和风水师必定有矛盾。 其二、自然为基础。无论是景观设计、外墙设计和大厦室内设计,都以自然为基础,毕竟,人在当下,需要考虑人与自然融洽的关系。虽有门派,但,不能离开自然之道,尽可能借用自然之势来设计,这一点,风水师与建筑设计师的想法是一致的。 其三、民族为灵魂。在外观设计和内观设计,通常风水师建议运用多点民族方面(传统)的设计,毕竟,居住的人是本国国民为主体,而非西人。同论,西方人士来华居住,也希望吸收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而非来到这里,好像回到欧洲或非洲。 如何做到设计上有民族的灵魂呢?笔者认为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 1、 建筑是文化; 2、 文化是民族; 3、 民族是灵魂。 任何的风格必须建立在民族的灵魂之上,相信, 所有的奇怪建筑是不会出现的。如果风水师也好,建筑设计师也好,都从以上三点去思考问题,哪有冲突?哪有矛盾呢? 如何做到多方融洽呢?建议建筑设计师和风水师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沟通为本。各自首先将设计思路告知对方。 第二:多方协调。资方、建筑设计师、风水师和代表客户的人士,对建筑设计师和风水师的设计给予建议,让双方根据建议修改。 第三:虽有原则:有原则是好事,但要学会包容,取其精华。 第四:化解为妙。世无绝对,只有适合。任何矛盾都可以化解。 以上四点是融洽的基础。只要坚持运用,我相信,风水师与建筑设计师,或与室内设计师,通常会在双方尊重的前提下,做到沟通为本,多方协调,原则问题可以运用妙法化解,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修改的,只要坚持三个原则:安全、采光、地运,相信,各自的原则是会慢慢化解,最终,资方希望自己请来的风水师与建筑设计师是融洽的,最后,方案得到欢喜。 在这一节中,希望大家谨记精彩妙语: 融洽法门一: 地运为根本 自然为基础 民族为灵魂 融洽法门二: 建筑是文化 文化是民族 融洽法门三: 沟通为本, 多方协调, 虽有原则, 化解为妙。 第三部分 《易境》妙语 读者A:老师,假若我是建筑设计师,专门做室内装修设计的,能否跟老师学习风水呢? 老师:真正解决建筑设计师和风水师的矛盾,我建议建筑设计师学习一些风水知识,这样的话,建筑设计师与风水师在沟通过程中,他们必定心有灵犀,一点必通。 读者A:老师,风水学有不同门派,假若,我学的是A门派,而资方安排的是B门派,如何处理呢? 老师:必有此现象,风水真的很多门派,这是事实。但,所有的门派离不开三个原则:安全、采光、地运的分析,尽可能彼此用共性的观点去设计,如此,各方以包容的心态,坚持三个原则的前提下,各方将方案实施。 读者A:老师说得对。假若希望深入学习,应该往哪方面学习呢? 老师:建议从共性的课程学习,如清代沈竹礽先生的《沈氏玄空学》是近年大家共认的风水绝学。 读者A:感谢老师。再请问老师,听说老师也有研究的课程,对吗? 老师:对的,出道二十年,师从美国全真风水会社陈霖先生,后来,根据自己实战经验,研发了适合现代人的风水课程《易境》,在《易境》风水系统下开发《智慧仁居》课程,有十天连续学习的课程,也有一天的浓缩精选课程,道释三点精髓: 一、如何选择仁德气场的居所? 二、如何选择人居合一的居所? 三、与时俱进,因时、因人、因事、因境、因势而进行智慧布局。 《智慧仁居》课程的精髓在于仁德为道,设计适合所居之人的合己气场是关键,术数(布局方式)设计根据五因法则去设计布局。 读者A:我是室内装修设计师,有否直观一点的共性或个性的咨训课程呢? 老师:特别针对室内装修部分,我们开发了以下咨训课程: 第一课:智慧坐向、第二课:智慧玄关、 第三课:智慧财位、第四课:智慧床运、 第五课:智慧贵人、第六课:智慧书房、 第七课:智慧大厅、第八课:智慧厨厕、 第九课:智慧字画、第十课:智慧植物。 其实,在室内设计如何体现民族的灵魂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一字一画、一物一植、一色一角等方式来体现,如下图: 每个咨训课程100至120分钟,连续十个晚上。举个例子吧,如智慧玄关课程,与众不同的是,不单只与各位有缘朋友一起分享如何进行家居、公司、工厂、大厦等玄关的布局,更重要的是带出人与人之间的玄关作用,正如一位学生课后的留言所述:原来玄关还可以这样分享的,人际关系中,需要更多的玄关,如此,我们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读者A:感谢老师,太棒了,您就是我的玄关啦! 老师:一起分享,一起欢喜。相信在这里,无论您是建筑设计师,还是风水爱好者,您都可以得到与众不同的风水理念。本课程贴近当下,关键在于达到一个效果:不布而布,不述而明。《易境》设计在于与众不同,走出一条既满足传统文化的设计要求,又可以让居者满意的欢喜设计。 看到这里,有读者疑问,我能向其他风水老师学习吗?负责地回复: 肯定可以,只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善者传播老师,何以不能学习呢? 我最喜欢各位国学老师共同传播,一起分享,一起欢喜,让更多的善者得到更多的受慧,如此坚持下去,社会和谐,百姓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您说,这不好吗? 请善者谨记《易境》之处境精彩妙语: 1:世无绝对,只有适合。 2:静观易世,方得适合法门。 3:融洽法门一 地运为根本 自然为基础 民族为灵魂 4:融洽法门二: 建筑是文化 文化是民族 5:融洽法门三: 沟通为本, 多方协调, 虽有原则, 化解为妙。 6:智慧仁居:因时、因人、因事、因境、因势而进行智慧布局。 关键字:中华人物网,中华人物,人物网,中国人物网,广东人物网,中国人物,人物排行榜,风云人物,经济人物,历史人物,人物文化,人物传播,人物奖中华人物网,中华人物,人物网,中国人物网,广东人物网,中国人物,人物排行榜,风云人物,经济人物,历史人物,人物文化,人物传播,人物奖 中华人物网(www.zhrww.cn)以“歌颂中华人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崇高使命,立足“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开创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人物文化传播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 旗下两大品牌:《人物有约》访谈栏目与人物百科。 《人物有约》访谈栏目致力于一个有料有态度、有立场的人物故事访谈! 再小的个体,也要打造个人品牌!从中华人物网开始! 转载、侵权请联系微信号:160519596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人物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中华人物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