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鸣著名华裔画家
徐鸣(原名徐敏),旅外著名华裔画家,祖籍浙江宁波奉化人。生於上海,自幼学业於南京,曾连续三年获得南京市刀、枪、剑、棍、拳五项全能冠军。1967年赴新疆绘画,1980年於香港岭南艺苑进修,1981年移居澳大利亚,1986年又移居加拿大温哥华至今。现北京设有工作室.
自1981年在香港大会堂首开个展起,在中国大陆、港、台及美国、澳洲、加拿大、法国、日本、韓国、印尼、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近百次的个展、联展、艺术博览会和拍卖会。
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
澳大利亚华人艺术家协会创会理事
中国书画艺术产业联盟副主席
世界华人实力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温哥华中国书画院副院长艺术总监
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
加拿大艺术家协会会员
两幅作品被选为北京奥运会邮票首日封。
两幅作品被选为人民大会堂收藏。
出版〈大红袍〉等多本徐鸣画集。
获日本亚西亚国际美展,亚洲阿里朗国际美展等大奖多次。
作品被加拿大等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及众多收藏家收藏。
徐鸣先生与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合影
徐鸣著名华裔画家作品《西域驼铃》
在艺术界,大多数人都在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即使谈到创新,也很难从传承中真正地去实践创新,似乎站在传承的高峰创作作品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然而,旅居海外多年的画家徐鸣却在艺术领域更注重个性和真正地创新。
徐鸣认为,“个性和创新要基于艺术创作的基础本领上,用新的思维和新的技法,或者说是个性的表达方式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而并非在模仿中寻求变化的提升。”
徐鸣著名华裔画家作品《天山风情》
联合国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书画艺术委员会艺术总监、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艺术总监、国际影视明星书画院艺术总监、世界华人实力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东方大学客座教授、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加拿大艺术家协会会员、两幅作品被选为北京奥运会邮票首日封、两幅作品被选为人民大会堂收藏、获多家著名艺术机构和出版社出版徐鸣画集、曾获日本亚西亚国际美展,亚洲阿里朗国际美展大奖多次、作品被加拿大等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及众多收藏家收藏。
徐鸣著名华裔画家作品 从徐鸣对艺术个性和创新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他给许多搞艺术的人只在传承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提出了新的思考。这种思考是要抛弃那些模仿的思想和手段,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有艺术评论家指出,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反映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知识积淀,甚至还反映了他的成长经历。
徐鸣著名华裔画家作品
徐鸣说,“我父亲是医生也是位收藏家,在童年的时,我父亲常与一些书画家来往密切,时常把他收藏品拿出来给友人观赏。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我受到了很大艺术氛围的影响,我就开始着了迷似的学画画,喜爱上了这门艺术。我第一次接触印象派是在我十几岁时在傅抱石前辈画家家中,首次看到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其中一本有关印象派大师的作品,使我目瞪口呆,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美的画,一下子我便爱上了印象派。”
然而,在徐鸣种下美好愿意的学生时代,遇到了接受专业美术学习的绊脚石。徐鸣说,“由于家庭原因,高中毕业时,有名的美术学院,连我报名的机会都不给我,但我无法摆脱父亲一生收藏艺术品对我的响,依然决定选择艺术人生的道路,或者说在那个专制痛苦的岁月,把艺术作为我活下去的唯一依附与动力,我就读了美专。” 因童年就种下了美好梦想的徐鸣,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从来都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一直到了他 22 岁的时候,为追求神秘的边疆风土人情,毅然地背着吉它,提着油画箱,在火车上站了四天三夜来到了祖国的西域边陲新疆。
在新疆,徐鸣生活了 13 年,常常去荒野打猎、写生,那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给他的感情与感受,除了绘画没有别的语言可以更完美的表达出来。这段岁月,徐鸣永远无法忘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一个美好与痛苦交织的年代,但也形成了我顽强的个性,形成了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同样也加深了热爱各种民族的情怀。 从徐鸣的这些经历与思考中,徐鸣用自己的足迹谱写了一曲艺术创作的华丽乐章,艺术思想和创作灵感得到升华。
在徐鸣的足迹里,不仅仅到过新疆,他还到过江苏、浙江、江西、陕西、山西、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山东、湖南、湖北、甘肃……因为他能在这些足迹里感受到是一种无声的乐章、内在的精神,而不是自然物质的本身。 这种精神上的震撼,不是当时可以用画笔记录下来的,而是深深地植入到了徐鸣的脑海之中,永远也抹不掉。
1980年, 在国家政策宽松的环境下,徐鸣离开了他的第二故乡新疆,首先是到了香港,并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徐鸣回忆,“这次画展很成功,被友人引荐给岭南派大师赵少昂, 收为第子,记得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想要成为成功的画家,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此话成了我日后的警语。”
1981 年 5 月,徐鸣抵达了澳洲,他发现世界之大,艺术之深,许多伟大画家的原作使徐鸣大开眼界,深深地感到过去所学实在微不足道,许多绘画知识需要补课。在强烈的求知欲下,徐鸣像婴儿般地吮吸着艺术的养分,他如痴如狂地看画,毕卡索的个展、莫内的个展、马崹斯的个展……
徐鸣说,“许多伟大的画家在冲击着我,时常会被一些大师的作品震撼而心跳加速,喘不过气来,要躲到没人的地方休息一会,好几天会坐立不安,胸中充满了对那幅作品的印象。我从不同画家的新流派与风格中学到不少东西,但并没有因此而追随时尚的流派,把自己局限在某种风格之中,我依旧喜欢印象派。光源是我绘画的重要因素,没有光在我眼中便失去了色与形,即使我眼中的抽象图形亦是跳跃着光的浮动,但我并不满足于印象派过份强调光感而失去形与内在的表现形式,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是我新的课题。”
澳洲的独特风情给了徐鸣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紫灰和银灰色的调子,同时也给他更多的自由,让他在具有艺术氛围的环境中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题材。
在温哥华,徐鸣对那里情有独钟,尤其是温哥华植物园给了他无数的灵感和绘画的题材。徐鸣说,“温哥华植物园是我去过公园中最美的,并不是我的审美观与众不同,而是它确实让人感到它有一种其他公园所没有的高雅的气息。我无数次的在园中,赞叹眼前这副即将成为我作品的景致时,总要感谢与敬重这位代替上帝的造物主,我甚至怀疑,那些画了一辈子,而画不出个所以然来的风景画家,是不是因为没有到过如此美景的缘故。”
这些年,徐鸣常在加拿大、美国、澳洲、、新加坡、印尼等地参观考察,常与一些有品味的画家来往,并一同写生画画。 从徐鸣的绘画之路来看,他经历了一条漫长而遥远的路,13 岁正式画素描,外出油画写生到现在已有 50 多年了。
“画了这么多年的画,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什么样的品味?”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徐鸣很自然地一笑,“这个问题也是我内心里一直都在拷问这个问题,多年来,我无法用传统印象派的方法,来准确地表达我切身体验到大自然那神秘变化的色彩,那韵律抒情的乐章,那非物质性灵的气息,更无法用这种风格来准确地表达我的思想,宣泄我累积多年的受苦受难的心灵对大自然的感情,一种寻求内在需要和外在展现和谐的表达方式的潜力,不断的在压迫着我,也许我永远也不可能改变传统,或许另一个人可以更 竭力地改变它,但是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因此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画笔,渐渐地画出了这些众所不同的画来。所幸我并不以此为满足,如果能结合具象、印象、抽象这三种表现方法,而创出名符其实的意象画来的话,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艺术家并非用语言标榜自己有多成功,而是用上佳的作品来说话的,徐鸣为,“许多画家画了几幅像样的作品,就沾沾自喜而骄傲起来,我觉得画家可以有个性,但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看看历史,那些前辈大师的旷世之作,深厚渊博的艺术修养,我们算什么?人生短暂,要学要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那有时间去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呢?乐在作品的艺术价值之中,要比乐在众人的赞美下有意义的多,多交几位朋友,与知己一同品尝大师之创作,才是人生最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