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论语
在艺术时空里,还可以分为宗教艺术、自然艺术、科学 艺术及视觉艺术、意识艺术。
宗教艺术、自然艺术已被全人类所普遍认知与接受。
科学艺术,也已被人类近三百年来之科学迅速发展而逐 步为高一级智慧人群所接纳、所吸收。
视觉艺术,既是诱发艺术产生的先导与灵感,也是艺术 创建的物质基础,还是艺术链式裂变的珍贵原子......
意识艺术,专指存储于人类梦里、心里、脑海里之精神 领域里的艺术认知。她自然具有阶层性质或阶级属性。还 因个体的出身环境、家庭家族、人生经历、社交圈子、时 代背景等因素而有所异同,甚至会成为游离于人类共识之 外的边缘艺术与个性艺术。
不过,无论如何,艺术时空里,还算得上:日照艺苑生 紫烟,古今鸣鸟尚斑斓。科学艺术若兄妹,妹游千里兄相 恋。
2、悲鸿画作
3、英才悲鸿
徐悲鸿(1895 年-1953 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 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 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 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 年 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 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 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 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 甚 大 , 与 张 书 旗 、 柳 子 谷 三 人 被 称 为 画 坛 的 “金 陵 三 杰 ”。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4、悲鸿简历
a、自幼习画 悲鸿之父徐达章乃一介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尚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小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 朴的乡间妇女。
悲鸿自幼聪慧,6岁读四书五经,9岁正式学习绘画。 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学习调色、 设色等绘画技能。10 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次要部分填 彩敷色,还能为乡里人写春联。
b、谋生卖画
13 岁,卖画为生,接济家用。为了生活,东西南北便
留下了少年悲鸿的足迹。日子虽苦,却也丰富了他的阅历, 开拓了他的艺术视野。17 岁,到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 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父得重病,不得已返回家 乡。
c、确立思路
20 岁,再来上海,在友人的协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
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日后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 基础。其间认识了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 物高奇峰、高剑父,在习画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与指点, 增強了绘画创作的信心。这时期,悲鸿还结识了维新派领 袖康有为,在其影响下,思索确立了自己的创作思路。
他认为只有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李思训,五代黄筌、 北宋李成、范宽等人的写实绘画,才具精深之妙。
在康有为的支持下,他观摩各种名碑古拓,潜心临摹 《经石峪》、《爨龙颜碑》、《张猛龙碑》、《石门铭》
等,深得北碑真髓,书法得以长进。 后获得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的资助,在日本,徐悲鸿
饱览了大量珍品佳作,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能够 会心于造物,在创作上写实求真,但在创作上缺少中国文 人画的笔情墨韵,朴茂之风。
徐悲鸿从日本归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 导师。期间,相继结识了蔡元培、陈师曾、梅兰芳及鲁迅 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树立了民主与 科学的思想。
d、留学期间
1919 年,24 岁的徐悲鸿,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赴 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 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抵欧之初,他便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 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 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师从弗拉芒格先生,注重 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这些知识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 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留法期间,徐悲鸿在基本功训练上,可谓乐此不疲,刻 苦之极。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著名画家柯罗的弟子艺术 大 师 达 仰 ,每 星 期 日 携 画 到 达 仰 画 室 求 教 。达 仰 “ 勿 慕 时 尚 , 毋 甘 小 就 ”及 注 重 绘 画 的 艺 术 思 想 , 对 他 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响 。 留学 4 年之后,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达到可与欧洲同时期 的艺术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 家美术展览会(沙龙)。
由于北洋政府一度中断学费,徐悲鸿被迫转至消费水 平较低的德国柏林。在那里,徐悲鸿仍然不放过每一个学 习的机会。他求教于画家康普,经常到博物馆临摹著名画 家伦勃朗的画作,还常去动物园,为各种动物画画,以提 高自己的写生能力。不久,重新获得留学经费,徐悲鸿便 立即返回法国继续学习。
总之,无论何时何地,悲鸿总是努力钻研、孜孜不倦。 旅欧的最后阶段,他还先后走访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
尔,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及瑞士等地。美丽的 异国风光令他陶醉,欧洲绘画大师们的佳作,令他受益匪 浅。8年的旅欧生涯,塑就了他此后一生的审美意趣、创 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e、学成回国
1927 年,32 岁的徐悲鸿学成回国,开始投身于美术 教育工作,并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
他 参 与 了 田 汉 、 欧 阳 予 倩 组 织 的 “南 国 社 ”, 积 极 倡 导 “求 美 、 求 善 之 前 先 得 求 真 ”的 “南 国 精 神 ”。 这 时 期 , 他 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强烈地表 达了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
1931 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 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
1933 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 的渴望之情。
1938 年,接受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邀请,赴印举办画 展,并于此创作了激励全国民众抗日斗志之著名画作《愚 公移山》。
1947 年发表《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重要文章。1950 年为全国战斗英雄画像。为创作《毛主席在人民
中》画了大量速写和构图。
1953 年抱病工作,9 月 23 日,担任第二次文代会执 行主席。26 日晨,逝世于北京医院。周恩来总理前往吊 唁。入葬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5、灵魂物像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位融中西画法的艺
术伟者兼大成者。
一生画作,尤为突出的以骏马、奔马为主题,作为自 己的灵魂物像。
画面凝练,浑厚庄重;画风苍劲,雄壮飘逸;画意万 千,惊天撼地;画韵无穷,古今一人矣!
作者:高志文
高志文:男,广东丰顺人,深圳市天空名利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深收藏 家。其父高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作家,已入编《世 界人物辞海》等书籍。
文化基因的延续与发酵,加上厚重文化的耳濡目染,使得高志文先生从小就暗下决心:
此生不辱父名。青年时代开始,走上收藏之路。如今,其收藏上连唐寅、郑板桥、马远、 郎世宁、仇英、高岑、朱耷、金农等传世之作,下含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黄胄、梅 兰芳、黄宾虹、傅抱石、关山月、启功、高剑父、范曾等名作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