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高志文第三篇:山高人为峰——简记民族画家黄胄先生

 1.艺术论语
  

 艺术是人类的艺术。放眼整个生物体系·或生态系统,艺术只能属于人类。
   近三百年来,快速发展的科技,不但加深了人类对自然万物的熟识,同时也加强了人类对自身较为清醒的认识,科技牵引着人类了解了无比远大的宇宙时空,同样带领人类探索似乎虚无的微观世界……

   这,其中不乏存在着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动感艺术,简或是 上帝创造的“静态”艺术。然而,只有人类,只有人类中的佼佼者,才能体味这些艺术的无限美态及带给自己无上幸运的愉悦感,才能洞察到这些艺术所蕴藏的启示价值与难以表达的卓越神韵。

   正因为如此,人类百代、千代之先知先觉、大智大勇者,才不辞辛劳、不惧万苦,敢为人先、敢造美境,甚而穷其毕生,忘我地奋斗在简洁而繁复的艺术创造中,试图为人类带来更新的想象、更新的思想、更新的精彩、更美的向往!

WX20181112-224732.png

 
  3.白描黄胄

 

  黄胄(1925.3—1997.4.23)中国画艺术大家,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

  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

  黄胄美术基金会设立者。带头捐赠自己书画作品与古代文物、书画收藏。

  主持具有深远影响的“93科学与艺术研讨会”、“95经济与文化研讨会”等重要展览及学术活动。
  黄胄之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

   〔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模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4.黄胄简介

                             

a.“黄胄”来历


黄胄,男,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县。因其父四十多岁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
     少年时,定字映斋,中学时自起笔名“黄胄”,后一直沿用。曾用名梁叶子、苗迪。文革(1966—1976)还曾题名梁蓬、梁泉。
〔注:1939年2月,日军轰炸潼关、西安,14岁的黄胄随母亲、姐姐逃难至宝鸡,在宝鸡纺纱厂办的惠工中学读书。在一次体育比赛中,他获得了一面题着“炎黄之胄”的锦旗。经老师讲解后,遂取名黄胄,立志做个有为的炎黄之子。〕

                              

b.家庭轶事

   黄胄祖父梁景峰,务农之余,爱好唱戏,每当逢会,或过年节,便被请上台子,大唱几段古戏。父亲梁建勋为乡村先生,后参加旧军队,喜爱书画艺术。母亲呢,经常带小黄胄观看乡里杂耍,到城隍庙参观富有教育意义的壁画……或许,正是因为小时候这些杂七杂八的“民间文化”之影响,才使得小黄胄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少年时光

黄胄自幼酷爱画画,可谓自学成才。童雅时,就时常在书本上涂画,画戏中人物时,尚能分清脸谱。有时也画家牲家畜。一次,村中一老人头戴草帽,骑一辆自行车,家门经过,他便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来……总之,黄胄少时的确显示出了较好的艺术天赋。
    1933年,8岁的黄胄随母亲迁居至陕西宝鸡上小学。1939年,14岁的黄胄,在宝鸡纺纱厂办的惠工中学读书。1941年,父亲病故,黄胄16岁,便辍学谋生。1942年7月,著名画家赵望云也迁居西安,经同乡介绍,相互结识,随后,黄胄将上小学、读中学时画的大量速写拿给大师观看,没想到,受到赵大画家的青睐与鼓励。次年,17岁的黄胄正式拜赵望云先生为师。
    1944年,黄胄19岁,便随著名画家韩乐然在八百里秦川写生。1945年(20岁),他一人回到西安,为老师看宅守院,期间,除了画画,还写小说,并向报刊投稿。时年,用“黄胄”笔名第一次在《西安晚报》上发表鲁迅小说《示众》插图,兴奋不已。冬,赵望云推荐他去河南开封《民报》社工作,期间,他创作《负荷》等漫画作品,受到好评。后还结识了姚雪垠、刘砚和旅美爱国华侨画家司徒乔等名人。

d.成年思想

    1946年(21岁),心怀救国救民之使命感,赴河南黄泛区写生。

1947年(22岁),任《雍华》杂志编辑。八期时以梁叶子笔名撰文《画家与时代》。文中鲜明贬斥了一些名人雅士置国家之痛民族之苦于不顾,玩世不恭,只玩自己所谓的艺术取舍与审美情调。自己吃饱了,便完全忘记了饥饿难熬的同胞,同时指出:艺术应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
    7月30日,韩乐然老师从乌鲁木齐飞往兰州,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黄胄知道后,十分悲痛,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到兰州老师家里,吊唁老师,慰问师母。

1948年(23岁)年初,《雍华》杂志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刊。总刊十期里,可以看出黄胄手笔不凡。黄泛区的毛笔速写、戏剧速写、大幅图画、木刻等,皆人物与毛驴之类。虽尚存三分稚气,但人物之传神、造型之准确、线条之流畅,与他几十年后的速写水准风格已颇接近。
    在办《雍华》杂志期间,黄胄还在西北中学教过图画课。曾随赵望云老师到青海、祁连山少数民族地区旅行写生。大量作品在兰州展出时,就吸引了当时著名油画家、美术事业家常书鸿先生。其一幅丈二长卷速写的人物与毛驴,奔放自如,了无拘束,惹人生爱,令人难忘。难怪常书鸿当时就激动地断言:将来肯定成为了不起的大画家啊!

与此同时,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将军前往画展参观后,当即就邀请他们去新疆写生。随后,师徒二人,花时三月,走访新疆,体察民情,画了大量的民族风俗画卷。

                          

e.成名之后

1949年(24岁),黄胄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军区做美术工作。

1950年(25岁),创作《爹去打老蒋》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受到美术界的重视。木刻画《人畜两旺》获文化部奖。1952年(27岁),《苹果花开的时候》参展获奖。1953年(28岁),《打马球》获全国青年画展一等奖。1954年(29岁)任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创作课讲师,同年与郑闻慧女士结婚。

1955年(30岁),调到北京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56年(31岁)随解放军慰问团赴新疆,作《春节劳军图》。后继续在北疆、南疆等地区采访写生。反映祖国之巨大美好变化。1961年(36岁),为堂兄梁斌小说《红旗谱》收集插图。1962年(37岁),再次作《祖国的眼睛》,后更名为《巡逻图》,被国防部作为国礼送给越南胡志明主席。秋,受命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做随军采访。间隙,一气呵成《奔腾急》,又名《藏童上学》丈二大画。1963年(38岁),《黄胄作品选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邓拓撰文的《黄胄作品中的“三新”》论文,寄予了极大的推崇与赞赏。同年,第四次去新疆访问写生。1964年(39岁),去井冈山、韶山等革命老区采访。画作《井冈山第一面红旗》、《谈心》、《亲人》等栩栩如生,亲切感人。

                           

f.文革后期

1975年(50岁)任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1976年(51岁)为周总理纪念馆创作《鞠躬尽瘁为人民》。1978年(53岁),为国家领导人访问南斯拉夫创作国礼《松鹰图》。为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创作《百驴图》,作为国礼赠送裕仁天皇。

1979年(54岁)五赴新疆访问、写生。1980年(55岁),主持中国画研究院筹备工作,任中国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先后为钓鱼台、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处作画二百余幅。1987年(62岁)立项建立炎黄艺术馆,并担任筹备处主任。1988年(63岁)建立了黄胄美术基金会,并担任一届会长。1991年(66岁),炎黄艺术馆正式成立,任馆长。先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书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97年4月23日(72岁)北京逝世。

                        

5.实践与贡献

“新旧交替、倭寇逞凶、军阀混战、国共仇深……”是黄胄青少年社会大背景的真实概括。

“动荡不堪、战火连天、颠沛流离、活着不易……是黄胄青少年生活之真实写照。

然而,父母晚育出来的“老傻”,似乎天生禀赋,天生老道,小小年纪,就一头钻进美术艺苑,不再出去,且一生再无他求。
   “幸遇良师、接受教导、深入边疆、勤奋作画……”为黄胄功成名就奠定了坚实基石。
   “兴建炎黄艺术馆、新加坡举办画展、组织艺术家举办学术研讨、带病为领导人创作国礼画作、精心为国家创造了二百余幅大型墨宝、无私捐赠速写佳作千余组图及文物200多件……”心系艺术、心系文化、心系民族、心系国家,则可窥一斑而见全貌也。

6.总体评价

黄胄的一生揭示了5大真理:

1.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生活是艺术文化的亲身母亲,且艺术实践更要践行一生。

3.即是天才,也要绘之不倦。

4.专注行业,才能渐入佳境。

5.心系祖国,所做所为,才具精深意义,才有不朽价值。

7.作品欣赏


WX20181112-224610.png


   




作者:高志文


    高志文:男,广东丰顺人,深圳市天空名利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深收藏家。其父高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作家,已入编《世界人物辞海》等书籍。
    文化基因的延续与发酵,加上厚重文化的耳濡目染,使得高志文先生从小就暗下决心:此生不辱父名。青年时代开始,走上收藏之路。如今,其收藏上连唐寅、郑板桥、马远、郎世宁、仇英、高岑、朱耷、金农等传世之作,下含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黄胄、梅兰芳、黄宾虹、傅抱石、关山月、启功、高剑父、范曾等名作之品。


中华人物网(www.zhrww.cn)以“歌颂中华人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崇高使命,立足“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开创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人物文化传播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
旗下两大品牌:《人物有约》访谈栏目与人物百科。
《人物有约》访谈栏目致力于一个有料有态度、有立场的人物故事访谈!
再小的个体,也要打造个人品牌!从中华人物网开始!
转载、侵权请联系微信号:160519596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华人物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中华人物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现人物、关注人物、影响人物
感觉不错,很赞哦!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

本站只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网站自身立场,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为人物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转载、侵权请联系微信号:1605195969